常有人担心“钱越来越不值钱”,但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涨反跌,现金购买力反而在上升。真正该警惕的,是这4样正在快速贬值的东西。
过去买房稳赚不赔的时代彻底过去了。2025年上海二手房挂牌量突破30万套,要4年才能卖完,供需比达到20:1。广州、武汉等城市外围区域库存去化周期超过30个月,很多新区晚上亮灯率不到40%,像“鬼城”一样。
三四线城市更惨,广义库存(含未开发土地)高达42.3亿平方米,按现在的销售速度要10年才能消化完。比如中部某省会新区规划50万人口,实际只住了12万人,商铺空置率超过一半。
这背后有3个原因:一是政策严控炒房,房子回归居住属性;二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人越来越少;三是过去建得太多,现在供大于求。未来只有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能保值,郊区和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可能“砸在手里”。
2025年上半年,每卖出两辆车里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自主品牌渗透率更是高达75.4%。传统燃油车彻底失宠,二手市场贬值速度惊人。
展开剩余70%有人买了辆迈腾330,开了不到一年想卖掉,结果发现新车价30万的车,二手市场只能卖16万,直接亏了近10万。豪华品牌更惨,奔驰C级降价超10万仍无人问津,奥迪A6跌破30万还在降价。
新能源车为啥这么猛?充电成本只有加油的1/5,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车型越来越多,而且政策还给购车补贴、免费上牌。相比之下,燃油车每年光油费就得1万多,保养维修还贵,年轻人根本不买账。
以前中国靠低价商品横扫全球,但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2025年数据显示,传统制造业80%产能集中在中低端,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浙江某服装厂老板算了笔账:一件T恤生产成本15元,卖给外贸商只能赚2元,但越南工厂同样质量的衣服只要12元。更致命的是,欧美市场开始对中国低端产品加征碳关税,出口利润进一步压缩。
政策正在倒逼转型,工信部明确要求传统制造业必须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否则就要被淘汰。未来,只有那些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比如智能家电、精密机械)的工厂才能活下去,靠低价走量的低端工厂货会越来越不值钱。
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贬值速度快得像坐过山车。2025年某品牌旗舰手机发布半年就降价30%,一年后二手价只剩原价的40%。更夸张的是,某新能源车企业推出的智能手表,上市3个月就因技术过时被市场淘汰,二手平台根本没人收。
这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是技术迭代太快,芯片性能每年提升30%,旧款产品很快就“不够用”;二是消费者越来越理性,除非旧设备彻底坏了,否则没人愿意换新。某调研机构发现,2025年中国消费者平均换机周期延长到3.2年,比5年前多了1年。
很多人担心“印钞机不停转,钱会越来越毛”。但2025年5月数据显示,CPI同比下降0.1%,现金购买力反而在上升。这是因为现在经济处于通缩周期,东西卖不出去,商家只能降价促销,钱反而更“经花”了。
不过长期来看,M2(广义货币)增速仍比GDP快3个百分点,现金购买力稀释的风险依然存在。所以,完全不碰现金也不行,但相比上述4样东西,现金反而是“最安全的资产”。
1. 买房:只买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避开郊区和三四线城市。
2. 买车:优先考虑新能源车,但别买入门级车型(比如续航低于400公里的),这类车贬值更快。
3. 投资:别碰低端制造业股票,多关注高端制造、新能源等国家扶持的产业。
4. 消费:电子产品够用就行,别追最新款,二手平台淘个9成新的更划算。
未来5年,资产保值的关键是“拥抱技术变革,远离过剩产能”。那些靠吃老本、没技术含量的东西,只会越来越不值钱。而现金虽然不会大幅贬值,但也别全存银行,适当配置点黄金、国债等抗通胀资产更稳妥。
发布于:四川省可靠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