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窝囊的一个朝代之一,尽管它拥有中原的正统地位,但在其历史长河中却屡次遭遇来自几个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权的打压与屡败。宋朝不得不签署大量割地赔款的条约,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深深的卑微与无奈。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涌现了不少忠诚的爱国名将,如岳飞,他在与金朝的战斗中屡次获得胜利,但终究他也未能逃过阴谋的陷害,令人无比惋惜。奸臣秦桧的陷害使得岳飞惨死,秦桧至今依然是人们口中的“千古罪人”,甚至他自己的雕像也被安放在岳飞的墓前,以示忏悔。
那么,岳飞一生致力于击败的金朝大将金兀术,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他的后代如今又身在何方呢?据一些历史学者的统计,金兀术的后代大多聚集在河南一带,尽管他们的生活已与岳飞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对岳飞的事迹却始终保持沉默。
展开剩余82%话说陈桥兵变发生之后,赵匡胤在众多将领的支持下,顺利登上了帝位,建立了宋朝。刚刚登基为帝的赵匡胤便察觉到,武将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毕竟,今天他能够称帝,但若没有得到适当的控制,明日他的位置也可能岌岌可危。于是,赵匡胤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策略,将权力逐步交给文官,弱化了军事力量。这样一来,虽然他能稳固自己的帝位,但宋朝的军力却变得异常薄弱。周边的游牧民族趁机崛起,肆意挑衅宋朝。
宋朝的兵力逐渐被消耗,接连在战场上败退,最终不得不签订了一系列割地赔款的条约,使得游牧民族愈加猖獗,尤其是由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部落,反抗辽朝,建立了金国,并在1125年彻底摧毁辽朝。两年之后,金朝对宋发动攻击,不仅攻占了北宋的首都,还掳走了大量的皇室成员,史称“靖康之变”。赵构在危急关头逃脱,带着大部分残余力量南下,建立了南宋政权。为避金朝追击,赵构一路逃亡,直到远离金兵的追捕才稍作停留。
而追击赵构的金兀术,也就是金朝最为骁勇善战的将领之一,他在这一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赵构逃往哪里,金兀术都紧随其后,攻下了许多城池,赵构一度被逼到海上。然而,由于金兀术并不擅长水战,他只能停下脚步。尽管如此,金兀术在这一过程中大肆搜刮财富,“搜山捡海”成为历史的记载。尽管未能抓住赵构,他依旧收获了不小的战利品。
在与赵构的追逐战之前,金兀术已多次参与过重要战役,展现出了超凡的军事才能,因此深得金朝皇帝完颜阿骨打的信任。然而,在金兀术带着这些战利品返回北方的途中,却遭遇了宋朝大将韩世忠的阻击,金兀术不得不狼狈逃脱。这也是他首次遇到来自宋军的强硬抵抗,显得异常尴尬。之后,在回程的路上,他再次遭遇了袭击,而袭击他的人,正是岳飞。
岳飞,作为南宋时期的名将,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还极富战略眼光,在战场上打得金兀术毫无还手之力。金兀术一度遭遇惨重损失,终于无法再继续向南推进,只得狼狈返回北方。这次战败使得他对攻打南宋的信心大打折扣,而岳飞也因此一战成名,进一步获得了民众的崇敬,朝廷也给予他更高的封号与荣誉。此后,金兀术屡次与岳飞交战,但始终败北,甚至连金朝骄傲的“铁浮屠”骑兵,也被岳飞巧妙地击败。
看着战无不胜的岳飞,金兀术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岳飞的对手,而他也愈发决心要铲除这位劲敌。面对岳飞在军事上的不凡实力,金兀术决定采取更加隐蔽的手段。在军事上无法胜过岳飞的情况下,金兀术开始向政治手段下手。他深知赵构的性格,同时也了解一些宋朝官员的贪欲,尤其是秦桧。金兀术巧妙地通过提出释放宋朝皇室成员等手段,让赵构对岳飞心生疑虑,同时暗中与秦桧勾结,借金钱诱惑,最终成功挑起赵构与岳飞的矛盾,导致岳飞在朝廷中被陷害致死。
岳飞的死,彻底削弱了南宋的抵抗力量,而金朝的势力也因此进一步膨胀。南宋因为软弱无力,只得向金朝称臣。然而,金朝也未能消灭南宋。随着蒙古的崛起,南宋借机与蒙古建立了联盟,最终联合打败了金朝。而仅仅一年后,蒙古便彻底消灭了南宋,建立了元朝。
金朝灭亡后,金兀术的后代逃亡四散,其中一部分定居在今天的河南鹿邑县。随着岁月流逝,金兀术的后代逐渐汉化,唯一保留下来的便是一个家族传统——绝对不提岳飞,不看任何关于岳飞的书籍、影视作品,甚至不与岳姓通婚。这个规矩的制定,起初是出于对岳飞的怨恨,因为岳飞几乎是金兀术的死敌。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金兀术后代对于这种历史仇恨逐渐感受不深。随着岳飞的评价日益提高,曾陷害岳飞的秦桧成了万世唾骂的对象,金兀术的后代对岳飞的忌讳愈发明显,他们避免提及这个名字。
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兀术后代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岳飞也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最终,金兀术的后代与岳飞后代在一次历史性聚会上相遇。两家人在平顶山的一家酒店里共同举杯,象征着曾经的仇怨已烟消云散,两家人从此不再提及过去的恩怨,只愿珍视眼前的和平与友谊。这一幕被媒体报道出来,也成为了历史中的一次和解标志。
如同金兀术后人所说,祖先的恩怨是时代背景的产物,今天的我们无需继续背负这些历史的重担。岳飞后人也表示,两个家族完全可以成为朋友。随着这次事件的发生,岳飞与金兀术的恩怨终于随时间的流逝彻底消解。中华民族的宽容与包容精神,使得五十六个民族能够和谐共处,团结友爱,共同迈向新时代的辉煌。
发布于:天津市可靠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